《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 45-48   出版日期:2010-02-28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就中国传统教育而言,教学过程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提出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旧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弊端。1.1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纵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但是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主要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老师上课讲,学生听;老师板书或展示课件,学生做笔记。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无奈的接收状态。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忽略学生的主体需要,忽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素质的提高[1]。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轻实践、弱启发、少导行、略身教,不利于学生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使师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不能让师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单调、生硬、空洞。特别是一些缺乏现实针对性的课堂讲授,往往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在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方式己经发生新变化的情况下,更显现出“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低效性。
1.2教学环节单一,学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过于统一化、简单化。现在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陈旧不变的“纯理论式讲授”,教学活动往往只限于单纯的课堂讲授。有些教师几年就是一个教案、一个教材,讲课枯燥无味,有的教学案例甚至已和现实严重脱节。虽然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的课件色彩缤纷,影视动画交替出现。听起来授课“声色并茂”,课堂“热热闹闹”,但由于教师的授课技巧过于生硬,太过注重教学形式,反而破坏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纯理论式讲授”的教学手段不能将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于实践[2]。再加之高校扩招以后,学生多,授课规模大,使得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如讨论、辩论、演讲等难以实施,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2加强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
论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1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化、个体化、主体性的提高,成为能动的社会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根本在于培育和发挥人的主体性。马克思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不够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或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与此相反[3]80。可是实际上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方法不对,往往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这些口号或愿望都是很好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旧停留在静态的思考或抽象的口号上,并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教育过程动态化,没有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活动中。我们不能抽象地要求学生自觉,而是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独立感知、观察、思考和独立探索、作业、工作的机会,更多的发挥主体性的锻炼机会[3]409。只有在这个能动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逐步提高自身的主体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发展与实现。
第2期牟兴,等: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2.2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后更加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进行深刻反思和探讨。再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也使得当今社会变成了“互动式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并不局限于课堂了。这就使“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4]。因此,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掌握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了批判思维,更难以具有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单向灌输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危机,说明它己无法继续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方式的角色。
2.3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社会改革深入发展和新技术革命高潮迭起的时代。许多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思想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影响,给高校德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己日趋成熟,并表现出时代的新特征,他们在身心发展水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格等方面均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他们面对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环境和时代[5]。在这个时期,如果还继续使用传统德育的那一套经验和做法,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只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束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根本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3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对策3.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应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入手,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看待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真正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地位[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要把学生看作是有自主能动性,处于主体地位的独立个体,在设计教学目标、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多方面,都应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主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如果过多地采取说教、灌输的方式,必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将外界的德育影响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教师应该树立服务意识,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服务,克服过去那种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做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根据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在继续坚持“灌输”原则的同时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开放式方法。3.2.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某个问题得到结论。由于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己不满足或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结论,而喜欢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识,寻求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引导,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辨别、判断能力,力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启发学生做深入地思考[7]。同时,借助于启发、暗示等手段,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收集信息,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大胆取舍、分析批判,最后由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表达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主动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法既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还能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3.2.2开放式教学方法即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开放式教学[8]。(1)采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独占讲台枯燥无味地说教或照本宣科,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而是应该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里所说的互动是要求在教师充分准备和安排下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教师可以就教材中的某一个小问题或者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专题,通过学生的课下的研究和学习,让学生站上讲台自己讲课。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演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枯燥、单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导”为主,同时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和沟通。(2)把课堂教学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走出去”,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探究社会,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链接,打破传统的封闭的课程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9]。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以社会共同体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在自己的身体力行中形成与社会要求一致的道德观念、精神追求和政治觉悟[10]。总之,将课堂教学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消化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