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报
我校学报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进入中国学术期刊核心区
发布时间:2011/5/19 9:32:20 浏览次数:8888次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于2011年4月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这是国内外第一种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和权威、核心期刊指南的第二版。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在这一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而进入核心区的A+和A的优秀期刊为1273种,占我国学术期刊总数的前19.89%;在2011-2012年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化学工程类的排名中,我校学报在全国171种同类期刊中排行名次为12,比上次排名位次48名上升了36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详见http://www.nseac.com/html/223/219828.html。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通过与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一起专门成立了有60多人参加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课题组”,在以前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开始展开了为期一年的集中研究。课题组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先后召开了10多次研讨会或工作会议,就学术期刊的认定、学科分类、指标选择、系统设计、结果分析、期刊指南等各种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和讨论,编著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共得出65个期刊排行榜,即是按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划分的62个学科及自然科学综合、医学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综合3个综合类的分学科共65个排行榜。这次被评价的学术期刊总数为6400种,其中专业期刊4886种,占总数的77.34%;高校学报1514种,占22.66%。此次将所有学术期刊(含专业期刊与高校学报)分65个学科(含3个学科综合)进行排序和分为6个等级,得出评价结果如下:A+:312种,占总数的4.88%,A:961种,占15%,A-:653种,占10.2%,B+:1291种,占20.17%,B:1903种,占29.74%,C:1279种,占20%,共计进入核心区的A+和A的优秀期刊为1273种,占学术期刊总数的19.89%。此外,大陆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不参与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价,但在评价报告中按照其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类排序,提供了以下3个附录表供查询: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按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EI收录的中国期刊(含港、澳、台英文学术期刊,按刊名英文字母排序);中国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按刊名的英文字母排序)。
本次学术期刊评价采取“分类评价”与“多元指标”的评价原则,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得分排序与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评价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中,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为核心期刊,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③A-等为扩展核心期刊,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 ④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50%的期刊; ⑤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50%~80%的期刊;⑥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20%,即排在80%~100%的期刊。例如,中国图书馆学报(1/74,A+),表示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有74种学术期刊,该刊排在第1位,为A+期刊。这样既能了解全国图书情报类期刊的总貌,又能得到该刊在其中的位次,从而使读者能获得更全面的定位信息和选择依据。这不仅有利于各期刊的明确定位,而且能为期刊的分类分级管理提供必要依据,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尽快建立期刊的准入机制和淘汰制度,以便于期刊体系的“吐故纳新”,长期保持其必要的张力和活力,从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继前几次获得全国性的好评后,我校学报在此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获得佳评,标志着《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坚实的一步,其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国内业内人士的更广泛的认同。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通过与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一起专门成立了有60多人参加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课题组”,在以前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开始展开了为期一年的集中研究。课题组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先后召开了10多次研讨会或工作会议,就学术期刊的认定、学科分类、指标选择、系统设计、结果分析、期刊指南等各种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和讨论,编著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于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共得出65个期刊排行榜,即是按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划分的62个学科及自然科学综合、医学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综合3个综合类的分学科共65个排行榜。这次被评价的学术期刊总数为6400种,其中专业期刊4886种,占总数的77.34%;高校学报1514种,占22.66%。此次将所有学术期刊(含专业期刊与高校学报)分65个学科(含3个学科综合)进行排序和分为6个等级,得出评价结果如下:A+:312种,占总数的4.88%,A:961种,占15%,A-:653种,占10.2%,B+:1291种,占20.17%,B:1903种,占29.74%,C:1279种,占20%,共计进入核心区的A+和A的优秀期刊为1273种,占学术期刊总数的19.89%。此外,大陆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不参与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价,但在评价报告中按照其国际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类排序,提供了以下3个附录表供查询: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按影响因子的大小排序);EI收录的中国期刊(含港、澳、台英文学术期刊,按刊名英文字母排序);中国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按刊名的英文字母排序)。
本次学术期刊评价采取“分类评价”与“多元指标”的评价原则,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得分排序与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评价结果表达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中,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为核心期刊,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③A-等为扩展核心期刊,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 ④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50%的期刊; ⑤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50%~80%的期刊;⑥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20%,即排在80%~100%的期刊。例如,中国图书馆学报(1/74,A+),表示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有74种学术期刊,该刊排在第1位,为A+期刊。这样既能了解全国图书情报类期刊的总貌,又能得到该刊在其中的位次,从而使读者能获得更全面的定位信息和选择依据。这不仅有利于各期刊的明确定位,而且能为期刊的分类分级管理提供必要依据,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尽快建立期刊的准入机制和淘汰制度,以便于期刊体系的“吐故纳新”,长期保持其必要的张力和活力,从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发展。
继前几次获得全国性的好评后,我校学报在此次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获得佳评,标志着《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坚实的一步,其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国内业内人士的更广泛的认同。
学报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