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报
博文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12/6/30 9:34:17 浏览次数:13220次
别拿影响因子不当回事
今天(6月29日)凌晨 1 点, 2012 JCR 新鲜出炉,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发现上周我预测的几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基本准确,错误范围都没有超过 6% 。随后就收到一些杂志的影响因子告之信。说明杂志目前对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视的。
学术界都十分清楚的是,杂志影响因子和具体某篇论文没有直接关系,但自从影响因子问世后,随着名气的增加,影响因子这个笼罩在科研人员心灵空间的心魔一直在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我们从一些杂志的影响因子现象中,可以隐约看见这个无形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你可以不关心影响因子,但影响因子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最近我作了一个初步的网络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人尽管不是非常,但都比较关心影响因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由于杂志主办者都非常清楚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必然有一些杂志善意或恶意地炒作影响因子,其中合法或半合法手段包括以下这些。
一、大量发表综述 。几乎所有以发表综述为主的杂志影响因子都比较高,其原因是综述本身属于次级文献,一篇综述中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远远会超过论著,除非象 cell 、 Nature Med 这样的著名杂志上的论著也会是非常系统全面的工作,一般杂志上的论著都无法和综述所论述的问题比拟。单从参考文献引用的数量就可以明显区分。另外参考文献数量也会影响被引用几率,一般来讲,作者很习惯和关注那些引用自己论文的其他论文,也更容易引用曾经引用自己文章的文献。简单地说,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容易被其他作者引用。
二、大量发表 Letter 。计算影响因子的时候, Letter 类文章可以贡献引用次数,但不作为文章数量计算,因此如果一个杂志大量发表 Letter 类文章,必然导致影响因子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情况在 Nature Science 和 Nature 系列期刊中广泛采用。例如 Nature Medicine 杂志 2011 年发表的论著和综述论文总数量为 221 篇,而 letter283 篇 ,2012 年该杂志的引用总次数为 1546 ,其中论著综述类论文的引用次数为 1348 ,超过 15% 是非论著综述类论文的贡献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些杂志,在影响因子出名以前,他们的前辈一直是这种发行模式。
三、强制引用 。就是杂志给作者一个硬性规定,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杂志的文章,这显然可以把引用次数提高上去。
四、名声效应 。如果说前面一些手段大家过去讨论地比较多,这种名声效应似乎没有很多讨论。这方面的例子其实很多,例如 Nature 系列杂志,几乎每个新的杂志都会受到学者的追捧,影响因子都节节高升。2010年才发行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2012年影响因子已经超过7。当然这些著名的出版集团,对论文的审核也足够严格严谨,这也是这些杂志影响因子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影响因子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可以这么说,同样档次的杂志,如果影响因子比较高,作者投稿的意愿会增强,这成为该杂志提高内在质量的重要前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甚至被认为影响因子绝对的恶意炒作高手。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随着被炒高的影响因子,该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影响因子影响到投稿质量,可以说这个杂志通过这样的手段抬高了自己的身价,获得了成功。
这个曾经被广泛声讨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杂志,在短短几年的工夫,杂志的影响因子 2006 年后分别是 2.234 , 2.878 , 3.121 , 3.469 ,随后迅速提升到 2010 年的 6.8 , 2011 年的影响因子 7.078 。 如此短的时间内,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可在合法的情况下突飞猛进,上述手段几乎都被充分使用。
杂志本身对影响因子也十分在意,例如今天早上就收到一封来信,描述自己杂志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分数连年攀升的好消息。并为一本新杂志被加入数据库而高兴。
所以大家出来混,多是图热闹,杂志和生意一样,没有人气就没有生意。这个杂志至少用生动的事实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影响因子喜剧。因此说,我等俗人千万别拿影响因子不当会事。它影响着你我他,全世界学术领域均无例外。
学报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