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05期 450-454   出版日期:2017-12-19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镁、锆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橄榄石型的磷酸盐作为正极材料一直都是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s,LiFePO4)[1-4]. LiFePO4具有成本低、循环特性高、开路电压高(3.5 V)、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同时因其本征电子电导率低和Li+迁移率低等限制其电化学性能[5-9]. 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们采取了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和控制颗粒形貌[1]等手段. 其中离子掺杂是最受争议但最有效的一种,研究者们通过在LiFePO4的Li和Fe位掺入Mg2+、AL3+、Ti4+、NB5+和W6+等得到了掺杂型LiFePO4. 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的确可以提高LiFePO4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对于离子掺杂的机理研究,目前最受欢迎的是Chung[10]等人提出的P型载流子理论,其理论说明LiFePO4具有大的电子和空穴有效质量,离子的掺入会在材料内部引起晶格缺陷,导致空穴迁移率大于电子迁移率,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但是Chung的研究忽略了掺杂效果与离子半径以及所带电荷的关系. 本实验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采用燃烧法[11]将Mg2+、Zr4+掺入到LiFePO4的Li位,在此基础上,研究离子半径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的Mg2+、Zr4+的掺入对LiFePO4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制备将LiNO3,Fe(NO3)3·9H2O和(NH4)2HPO4按照摩尔比1∶1∶1称量混合后[12-14],加入适量蒸馏水和柠檬酸,均匀搅拌30 min后,将混合溶液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5 h,得到凝胶. 将凝胶放入600 ℃的马弗炉内,待产生明亮火焰后取出、冷却、研磨,得到未掺杂的LiFePO4,标记为S1. 在称量混合阶段,加入1%(物质的量分数)的Mg(NO3)2 或Zr(NO3)4,得到Mg2+或 Zr4+掺杂的LiFePO4,标记为S2,S3. 1.2 表征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BruKer,D8 ADVANCE,德国)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和结构分析,辐射源为Cu Kα,加速电压和外加电流分别为40 kV和40 mA,扫描角度为10°~60°,扫描速度为6 (°)/min.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Nexus,Thermo Nicolet,USA)定性分析样品中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用KBr压片法制备锭片,扫描范围为400 cm-1~1 400 cm-1. 采用日本JEOL JSM 55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掺杂与未掺杂的样品的微观形貌. 1.3 电化学性能测试将制备的样品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与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1∶1进行均匀混合后,加入少量NMP,在超声震荡器中振荡30 min,得到混合浆料. 将浆料均匀涂抹在铝片上,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 h后用做正极片,并在纯氩气的气氛环境下,连同锂片做为负极,celgard 2 300为隔膜组装成扣式电池. 组装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在LAND-CT2001A型电池测试仪上完成,充放电电压为2.5 V~4.2 V. 组装电池的循环伏安测试在CHI 650C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上完成,扫描速度0.1 mV/s,扫描电压为2.4 V~4.2 V[15].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表征图1是S1、S2、S3样品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3个样品峰型尖锐,表明结晶性能良好. 未掺杂的S1样品和分别掺杂了Mg2+、Zr4+的S2、S3样品的主要衍射峰与LiFePO4的标准PDF卡片所显示的基本一致,表明掺杂Mg2+、Zr4+并没有改变LiFePO4的橄榄石型结构. 仔细对比3种样品2θ特征衍射峰发现,S2、S3样品的各衍射峰相对于S1样品均向高角度发生微小偏移,图中以(131)面的峰为例. 这表明掺入了Mg2+/Zr4+后的LiFePO4晶胞发生收缩,晶面间距d值减小[11].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LiFePO4的晶体结构中,1个Li原子与其周围6个O原子形成LiO6八面体,Li+配位数为6,离子半径为0.76 nm,而Mg2+、Zr4+离子半径均为0.72 nm,所以在Li位掺入Mg2+、 Zr4+,LiFePO4晶胞体积会减小,导致XRD图谱上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 2.2 FT-IR表征图2是S1、S2、S3样品的FT-IR图谱,从S1的图谱中可以找到LiFePO4的明显的特征吸收峰,波数为1 139 cm-1、1 096 cm-1和1 056 cm-1的吸收峰为PO4四面体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波数为974 cm-1的吸收峰为P-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峰,波数为637 cm-1和472 cm-1的吸收峰为P-O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波数为503 cm-1、551 cm-1、579 cm-1和648 cm-1的吸收峰来源于P-O键的弯曲振动. 对比3个样品的FT-IR图谱发现各主要吸收峰基本一致,表明Mg2+、Zr4+的掺入并没有改变LiFePO4的主要结构,这一结论与XRD一致. 但是,Mg2+、Zr4+的掺入,导致LiFePO4在波数为974 cm-1处,P-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移动;而在503 cm-1处,P-O键的弯曲振动峰则向高波数移动.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半径较小的Mg2+、Zr4+取代Li+进入晶格后,加强了与氧原子的结合力,从而减弱了PO4四面体中P-O键的键强,进而影响P-O基团的振动. 2.3 SEM表征图3是S1、S2、S3样品在20 000倍率下的SEM图片,可以看出,通过燃烧法制备的LiFePO4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在0.3 μm左右,表明燃烧法可以合成细小的LiFePO4粉体,对比S1样品发现,Mg2+或Zr4+的掺入对LiFePO4粉体的显微形貌无显著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样品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明显团聚,这可能是由于燃烧法得到的颗粒属于纳米尺寸,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容易发生团聚. 此外,掺杂前的样品SEM图片显示有少量结块存在,Mg2+、Zr4+掺入后使得这一现象得到一定改善.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图4是S1、S2、S3样品在0.2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曲线. 3个样品都有明显的放电平台,从高到低依次为S1、S2、S3,此外,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3(141.2 mAh/g)、S2(133.7 mAh/g)、S1(121.8 mAh/g),说明掺杂Mg2+、Zr4+后,电池的放电平台减小,容量增大,且Zr4+的掺入对LiFePO4放电比容量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图5是S1、S2、S3样品在0.2 C放电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曲线,由图5可知,3种样品在第2次循环测试时电池的比容量达到最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S3(143.4 mAh/g)、S2(135.2 mAh/g)、S1(123.3 mAh/g),这与首次放电测试结果一致. 经过50次循环后,S1、S2、S3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9.5 mAh/g、118.2 mAh/g、126.3 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7%、88.4%、89.4%,测试结果表明Mg2+、Zr4+的掺入均能有效提高LiFePO4的循环性能. 图6是S1、S2、S3样品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曲线,由图6可知,在同一倍率下充放电时,3种样品放电容量下降非常缓慢,说明通过燃烧法制得的样品循环稳定性良好. 在0.2 C、1 C、2 C、5 C放电倍率下,Mg2+、Zr4+掺杂后的样品放电比容量均优于未掺杂的样品,且Zr4+掺杂的样品表现更为突出. 图7是S1、S2、S3样品分别做为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曲线显示,对比未掺杂的S1样品,掺杂Mg2+、Zr4+后的S2、S3样品的峰电流明显增大,氧化还原峰的电势差明显减小,表明掺杂提高了Li+的迁移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电池容量,对比还发现Zr4+掺杂效果明显优于Mg2+(Zr4+掺杂的LiFePO4拥有更大的峰电流,更小的氧化还原峰电势差).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g2+、Zr4+的掺入不仅提高了LiFePO4的倍率性能,也使LiFePO4的循环性能得到明显加强. 对比3种样品的测试结果还发现,在掺入的离子半径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的条件下,更高价态的Zr4+的掺入更有利于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2.5 高价离子在Li位掺杂的“空位”理论 Mg2+、Zr4+掺杂LiFePO4,缺陷反应可以表示为: [MgO→Li2OMg2+Li++VLi++OO], (1) [ZrO2→2Li2OZr4+Li++3VLi++2OO]. (2)式(1)、式(2)表明在LiFePO4的锂位进行掺杂时,1个Mg2+会交换2个Li+,并留下1个Li+空位,而1个Zr4+会交换4个Li+,并留下3个Li+空位,每个空位均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掺杂模型如图8所示. LiFePO4的橄榄石结构决定了晶格中的Li+只能沿径向进行迁移,晶体内层的Li+几乎不可能穿过中间层进行脱嵌. 高价金属阳离子交换LiFePO4中的Li+,会引起范围性的Li+空位产生,使得内层Li+可以通过空穴进行迁移,参与电化学反应. Mg2+与Zr4+半径相同,因而当分别掺入等物质的量的这2种金属阳离子,晶胞结构不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在XRD和FT-IR中均有体现. 但是Zr4+的掺入引起的Li+空位浓度比Mg2+的要大,更有利于内层Li+的迁移,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好,这与电化学性能测试中得到的结论一致. 3 结 语 1)利用燃烧法成功将Mg2+、Zr4+掺入到LiFePO4的晶格中,掺杂后的LiFePO4依然保持着完整的橄榄石型结构. 2)Mg2+、Zr4+的掺入不仅能提高LiFePO4的放电比容量,还能有效提高LiFePO4的循环性能,且Zr4+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3)提出高价离子在Li位掺杂的“空位”理论:当掺入的离子的半径相同时,更高价的阳离子在Li位将产生更多的空位,更有利于内层Li+的迁移,掺杂后的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