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oa <span style="">塞普替尼合成路线综述</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1 <span style="">塞普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转染重排(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专门针对携带RET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的靶向药。对塞普替尼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进行了综述,对7条塞普替尼合成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收率、工艺危险性和产业化可行性,提出分别以3-溴-5-甲氧基吡啶、3,5-二溴吡啶和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杂环戊烷-2-基)-3,6-二氮杂双环[3.1.1]庚烷-6-羧酸叔丁酯为起始原料的3条合成路线更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与其他合成路线相比,该3条合成路线的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收率高,成本低。</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1 6 0 陈 龙<sup>1</sup>,胡 伟<sup>1</sup>,黄 璐<sup>*2,3</sup>,范昭泽<sup>*1</sup> <span styl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关键中间体的微通道技术合成</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2 为了优化二氮杂双环辛烷(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Ⅰ)的合成工艺,采用微通道技术,通过对反应溶剂、温度、停留时间和碱的优化,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流微通道技术,以(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苄酯(Ⅱ)为原料,在氢氧化锂的丙酮水溶液中,温度45 ℃,反应时间20 min,水解制备得到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Ⅰ),经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鉴定,产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目标产物的收率可达95%。该微通道合成方法显著加快反应速率的同时提高了反应收率,对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应用前景。<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7 11 0 <span style="">赵晨熙,王 池,董江湖,张丹华,邓鑫浩,陈 尧,严琼姣<sup>*</sup></span> PDMS@P25复合涂层织布的制备及其<span style=""><div style="">光催化与自清洁性能研究</div></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3 为开发具有高效光催化自清洁功能的环境友好材料,通过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二氧化钛(TiO2,P25)在乙酸乙酯中进行光接枝反应,制备得到复合涂层,然后喷涂于织布表面得到PDMS@P25织布。采用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探讨了PDMS、TiO2及溶剂乙酸乙酯的用量对PDMS@P25织布超疏水性能的影响,考察了PDMS@P25织布对有机染料尼罗红的紫外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60 min的紫外照射后,PDMS@P25织布可将水体中尼罗红完全降解。同时PDMS@P25织布在水体中可防止其表面被泥沙和有机染料甲基蓝污染。即使PDMS@P25织布表面被有机染料尼罗红及亚甲基蓝等污染,在太阳光下仍可使其降解,实现表面的自清洁。该PDMS@P25织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经100次摩擦后,其性能无明显变化,在10次循环使用后仍然具有稳定的光催化性能。该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均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11 17 0 张 惠<sup>1,2,3</sup>,陈 烨<sup>1,2,3</sup>,王 静<sup>4</sup>,蔡 思<sup>1,2,3</sup>,向 珍<sup>1,2,3</sup>,金士威<sup>*1,2,3</sup> <span style="">替诺福韦合成工艺的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4 为了优化替诺福韦合成工艺,以腺嘌呤和(R)-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缩合、取代、水解得到替诺福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控整个反应过程,其中开环缩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 ℃,反应时间22 h;取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6 h;水解的最佳反应时间20 h。在最优化条件下总收率达69.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探讨其光物理性能,发现可以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差异来监测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通过抗菌活性测试,发现对低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该合成工艺实现了副产物回收套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能。<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18 26 0 顾 梅<sup>1</sup>,徐华诚<sup>*2</sup>,段帅凯<sup>3</sup>,陈连清<sup>3</sup>,李泉丹<sup>1</sup>,习本军<sup>4</sup> <span style="">锌溴电池电解液及电极材料研究进展</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5 锌溴电池因其低成本、长寿命的特点而适用于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本文对锌溴电池的电池结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分析了不同电池结构的优劣,详细比较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以及不同电极材料在改善电解液电导率、抑制锌枝晶生成、减少自放电和电池充放电性能方面的差异。通过对锌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充放电效率的对比,探讨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及电极材料在锌溴电池中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静态无膜锌溴电池是克服传统锌溴液流电池体积庞大、成本高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技术仍无法完全避免其自放电过程和锌枝晶的形成,因此优化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和开发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添加剂是未来静态无膜锌溴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27 37 0 邓淏天,王学华<sup>*</sup>,石胜伟,廖伟寒,李世平,徐 威 <span style="">新型绿色荧光粉CeO2:Mn(Ⅱ)的发光性能研究</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6 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2绿色荧光粉(CeO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2:Mn2+荧光粉为立方萤石结构,分散剂氧化铝的加入能够避免主晶格CeO2的烧结并促进发光中心的掺杂,氧化铝不会明显改变试样的晶体结构。试样的粒径集中在6~10 μm范围内,颗粒的外形为椭球形和条形。荧光光谱显示,掺杂发光中心Mn2+后,该荧光粉在272 nm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519 nm高强绿光,其中,CeO2:0.033Mn试样的发光性能最佳。该CeO2:Mn2+绿色荧光粉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38 42 0 刘 凯,李孝斌,吴锐敏,徐 慢,戴武斌<sup>*</sup> <span style="">磷-氮有机盐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7 以依替膦酸和糠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磷-氮阻燃剂(EAFOS),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将EAFOS添加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制备改性TPU(TPU/EAFOS)。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EAFOS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UL-94)测试、热重分析、马弗炉热解测试、炭层拉曼测试以及拉伸测试研究了TPU/EAFOS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发现:EAFOS的加入可明显提升TPU的阻燃性能并抑制TPU燃烧过程中的融滴现象。与纯TPU相比,仅添加1%质量分数EAFOS的样品的LOI(30.5%)提升了40.0%,并且通过了UL-94 V-0评级。EAFOS受热分解催化TPU燃烧时成炭,形成石墨化程度更高更致密的炭层来抑制TPU燃烧过程中的热量与氧气的交换从而提升TPU的阻燃性能。另外,EAFOS的加入会降低TPU的力学性能,其原因可能是EAFOS破坏了TPU分子链间的氢键。<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43 49 0 涂伟强,张 旗<sup>*</sup> <span style="">硝酸-喷雾热解法回收磷酸铁锂正极废料的研究</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8 采用硝酸浸出锂离子,调节pH沉铁后获得纯净的硝酸锂溶液,经喷雾热解可获得碳酸锂粉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杂质离子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酸浸条件:硝酸浓度4 mol/L、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3 h,锂离子浸出率达到97.47%;在最佳喷雾热解条件:n(硝酸锂)∶n(甲醇)=1.0∶1.5配制混合溶液,热解温度为700 ℃,碳酸锂的转化率可达到99%以上,纯度可达到98.4%;所得产品为类球形,分散性较好。本方法有效避免了回收过程中其他杂质离子的引入,减少了除杂、洗涤的成本,且锂综合回收率较高。<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50 54 0 汪思琪,桑子容,韩培林,姚家涛,张 勇<sup>*</sup> <span style="">多糖基可降解膜的疏水性质强化研究进展</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09 多糖基可降解膜因具备无毒、环境友好、力学强度较好等特点,是替换传统石油基塑料膜的潜在选择。但大多数多糖的亲水性较强,使其形成的薄膜耐水性较弱,不利于实际应用。展示了近年来多糖基可降解复合膜疏水性质强化的研究进展。基于多糖化学改性方法,介绍了常见多糖膜的疏水改性效果,包括改性淀粉膜、改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和改性壳聚糖膜;从物理共混的角度总结了多糖与其他天然成分复合成膜的疏水增强机理;从多层复合的角度说明了层层自组装、静电纺丝等离子体等技术对多糖基复合膜疏水效果的提升效果。建议今后从改性膜的分子组装结构及其组装过程等方面阐明改性膜的疏水结构形成机理,为其稳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探究结合多种成膜技术同步强化多糖基可降解膜的疏水和力学性能的可行性,提升多糖基可降解膜在包装上的应用效果与体验。<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55 60 0 曾 洋,李 欣,吴 考<sup>*</sup>,肖 满,姜发堂 臭氧氧化-化学洗涤法处理生活垃圾臭气VOCs的<span style=""><div style="">试验</div></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0 研究臭氧在不同工艺环节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率的影响,并与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清水3级化学洗涤工艺VOCs去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清水的3级化学洗涤工艺对垃圾臭气的VOCs去除率为41.36%~49.18%;氢氧化钠+臭氧+清水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200 g/h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是56.29%~60.5%;氢氧化钠+次氯酸钠+臭氧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200 g/h的条件下的VOCs去除率是50.98%~57.3%;臭氧+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200 g/h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是60.04%~64.16%。与化学洗涤工艺对比,臭氧氧化-化学洗涤组合工艺对垃圾臭气中VOCs有更高的去除率。<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61 65 0 李成国<sup>1,2</sup>,蔡晨阳<sup>2</sup>,刘震东<sup>2</sup>,丁亚杰<sup>2</sup> <span style="">基于线结构光扫描的工件高精度三维测量方法</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1 为了提高工业中对复杂轮廓工件的测量精度和效率,设计了一套高精度非接触三维测量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扫描的工件轮廓三维测量方法。首先,利用高精度相机和三轴移动平台采集线结构光图像。然后,通过基于差分区间的灰度质心算法,精确而高效地提取出线结构光中心线,并生成原始点云模型。接着,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必要的点云滤波和精简预处理。最后,将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与CAD模型精确配准,进行工件表面轮廓的测量与误差评定。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工件轮廓高度的绝对误差小于0.07 mm,相对误差小于0.5%。所提出的三维测量系统及方法测量误差较低,能够实现工件的高精度三维测量,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66 71 0 洪汉玉,吴裕强,叶 亮<sup>*</sup>,邵 洋 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冲蚀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2 针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冲蚀效应使得射孔簇处射孔数目难以确定的问题,使用FrackOptima全三维水力压裂软件和前期研究建立的射孔冲蚀模型建立算例。通过边界元进行网格离散,使用时间步长算法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射孔冲蚀效应对裂缝最终形态、压裂液流量分布、射孔摩阻、射孔直径、流量系数、井底压力这6个压裂结果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非限流压裂过程中射孔摩阻的值和射孔冲蚀导致的摩阻瞬时动态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忽略射孔冲蚀效应;而在使用同时多簇限流压裂方法开发非常规油气的过程中,射孔摩阻的值较大且射孔冲蚀导致的摩阻瞬时动态变化较明显,所以必须考虑射孔冲蚀效应。在算例参数条件下,选取8孔/簇可以获得较合适的射孔摩阻,从而较好地平衡应力阴影效应,获得较均匀的多条裂缝发育;同时,确保井底压力在实际压裂安全范围内。<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72 78 0 袁传澳,聂嘉龙,龙恭博<sup>*</sup>,丁后龙,张巍瀚,王萌飞,彭梓毅,王星智 <span style="">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机房火灾检测算法</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3 针对机房传统单传感器报警系统存在漏报率高、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机房火灾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寻优能力强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其次通过SSA-ELM算法模型对机房内多传感器采集的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进行特征层数据融合,输出各火情概率。最后利用模糊推理将输出的各火情概率和火灾持续时间在决策层中进行特征融合,决策出火情警报等级。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根据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结果并结合不同危险等级区域给出合理的警报决策,极大提高了机房火灾检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79 84 0 张 冉 <sup>1,2</sup>,吴云韬<sup>*1,2</sup>,于宝成<sup> 1,2</sup>,徐文霞<sup> 1,2</sup> <span style="">基于多尺度深度图自适应融合的单目深度估计</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4 深度估计网络通常具有较多的网络层数,图像特征在网络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会丢失大量信息,因此预测的深度图缺乏对象结构细节且边缘轮廓不清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深度图自适应融合的单目深度估计方法,可有效保留对象的细节和几何轮廓。首先,引入压缩与激励残差网络(SE-ResNet),利用注意力机制对不同通道的特征进行编码,从而保留远距离平面深度图的更多细节信息。然后,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图,得到具有丰富几何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特征图。最后,利用多尺度自适应深度融合网络为不同尺度特征图生成的深度图添加可学习的权重参数,对不同尺度的深度图进行自适应融合,增加了预测深度图中的目标信息。本文方法在NYU Depth V2数据集上预测的深度图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丰富的物体信息,绝对相对误差为0.115,均方根误差为0.525,精确度最高达到99.3%。<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85 90 0 郑 游,王 磊<sup>*</sup>,杨紫文 <span style="">改性稻草纤维对透水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5 制备了丝状和粉末状两种形态改性稻草纤维,并结合工程实例,设计并开展不同形态和不同掺量的改性稻草纤维对透水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改性稻草纤维的掺入均会降低透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会提升其抗折强度、实际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其中丝状改性稻草纤维掺量为3.2 kg/m3时透水系数能达到4.53 mm/s,且此时透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而粉末状改性稻草纤维对透水再生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提升较小,在掺量为4.8 kg/m3仅能达到3.05 mm/s,说明利用废弃稻草纤维来制备满足透水性能的再生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91 96 0 许晨雨<sup>1</sup>,秦思谈<sup>1</sup>,陈旭勇<sup>*1,2</sup> <span style="">基于SPA的涂料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6 提出了一种针对涂料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等级的评价模型,从固有危险因子和危险抵消因子两个方面,构建了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判断各级指标权重,通过集对分析法(SPA)建立联系数函数,求出各指标单项联系数和整体联系数,以此为依据判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此模型可有效地解决评价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定量困难的难题,评价结果既能对企业安全状况作出分析,又能对企业未来的安全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可以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和事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97 104 0 冷朝阳<sup>1</sup>,董万强<sup>*1,2</sup>,胡立嵩<sup>1</sup>,王 美<sup>1</sup>,王 帅<sup>1</sup>,吴悠悠<sup>1</sup> 地铁施工塌陷的SBAS-InSAR<span style=""><div style="">长时序监测与早期识别</div></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7 以2019年青岛市沙子口和胜利桥发生的2处地铁施工塌陷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SBAS-InSAR技术,利用60景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地面塌陷前后的青岛市的地表形变时序信息,分析了塌陷事故区地面形变过程与塌陷事故的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城市地铁施工地面塌陷监测预警的方法。通过对沙子口和胜利桥2处事故点的长时间序列地表形变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将累积形变量转化为每日平均沉降速率,提出了用于早期识别地表沉降的指标,即在1个周期(12 d)内,平均沉降速率超过0.02 mm/d,而施工预警阈值为连续观测3个周期,平均沉降速率超过0.02 mm/d。<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105 110 0 刘金昌<sup>1,2</sup>,王慧妮<sup>*1</sup>,徐 吟<sup>3</sup>,李康伦<sup>1</sup>,张华睿<sup>1</sup>,刘天鹤<sup>1</sup> <span style="">基于AdaBoost算法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span>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118 论文采集1 030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通过训练AdaBoost算法,得到可用于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模型。结果表明:AdaBoost算法模型可以在给定输入变量的情况下准确有效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0折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的平均值达到0.95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达到11.39%,说明十折交叉验证具有较高准确率;AdaBoost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独立学习算法比较,表现出集成学习算法的优越性;讨论了AdaBoost算法模型中训练数据集数量、弱学习器类型和输入变量的数量相关因素,发现使用1 030数据集的80%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结果。<span style=""><div style=""><br style="" /></div></span> 2024年03月12 00:00 2024年01期 111 118 0 胡 畔<sup>1</sup>,肖 约<sup>2</sup>,汪 芳<sup>3</sup>,唐文泽<sup>4</sup>,周 华<sup>4</sup>